□百色新闻网通讯员 覃 慧
7月8日,拂晓。大部分村民还在梦中,可是田东县朔良镇宝达村六血屯贫困户黄美江已经背着农药桶,急急忙忙出门干活去了。
一会儿功夫,她来到自家的甘蔗林。今年风调雨顺,甘蔗长势葱茏,但蔗叶闹点虫灾。她要给甘蔗喷洒农药杀虫,以让甘蔗出壮成长。
喷洒了一个多钟头,太阳才爬上山来,她衣服已湿了一大片。她歇一会儿,边用毛巾擦拭汗水,边望着甘蔗,心里甜滋滋的:今年丰收已成定局,再苦再累也值得。
她家3口人,女儿和儿子读书,丈夫瘫痪在床,经济拮据,生活困难,为此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2017年初,丈夫因病去世,处理后事又花去不少钱,她家雪上加霜。
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,不能倒下,只能倍加坚强。因此,她没有怨天尤人、消极颓废,而是化悲痛为力量,想方设法做工挣钱。她认为人的手脚是用来干活的,只要勤用,勤劳,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。
作为半个文盲,她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,觉得外出务工吃不香,倒不如在家务农。多年来,她每年坚持种几亩种蔗,看到甘蔗价格逐年上涨,她认为这是快速脱贫致富的好路子、好机遇,决定大干一场。
2017年2月,她开垦自家丢荒多年的80亩地,用来种植甘蔗。消息传开,乡亲们觉得她脑瓜进水了:种甘蔗是繁重的体力活,1个人种几亩已经很不容易,何况种80亩?再说,种植规模那么大,她家里那么穷,投资资金从村里来?一时间,风言风语、冷嘲热讽不少。对此,心中有底的她一笑了之:“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。”
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,她获得扶贫小额贴息信贷5万元,用于翻耕土地、买甘蔗种苗和化肥,以及雇佣人工种植等。甘蔗种好后,她起早贪黑,除草,施肥,喷药,整天忙忙碌碌。一分耕耘,几分收获。2017年,她的甘蔗进厂原料蔗450吨,收入22.5万元,一举脱贫,轰动全村。大家纷纷称赞她是个了不起的“女强人”。为此,她获评为朔良镇2017年度十大脱贫标兵。
然而,她没有满足于此、停留于此。今年,她乘胜而上,扩种到100亩,预计收入26万元以上,可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。
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,宝达村今年有51户农户扩大甘蔗种植面积300亩,预计产量增加1500吨,收入增加67.5万元。这过程,她佘蔗种给乡亲们,并无偿传授管护甘蔗的好经验给他们。她说:“见到大家有钱一起挣,生活一起富,我觉得很开心。”